來源:本站 時間:2021-07-19 10:14:36
最近一段時間,“常村煤礦綜采一隊、綜采二隊、綜采預備隊‘撤工房’,同時原工房的業務全部由更新隊承接”的消息成為了該礦職工間熱議的話題。事實上,不止這三個隊按照該礦“精益+算賬”的要求,開拓炮掘隊、綜掘預備隊的工房也正在完成撤銷,預計在不久之后,該礦井下一二線隊組的工房將全部撤銷。那么這些隊的工房為什么要撤?業務承接至更新隊后又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了常村煤礦更新隊,深入了解“撤工房”背后的故事。
做“高精尖”的“業務工廠”
該礦更新隊是一支以變廢為寶、節支降耗為主的地面生產單位,下設鉚焊制作、電氣檢修、整形修復、加工維修四大車間,承攬了電纜、五小電器、液壓單體柱、鉆機、隔膜泵、各類吊具、防火門、沙箱等材料配件的制作、檢修等項目。與此相比,井下一二線隊組的工房是為各隊組內部服務的,工作內容是針對來料進行加工、電焊、修補、非標準件的制作等,主要負責的是臨時性的小件、急件。這種專屬工房的優勢在于其制作的零件工具 “更懂自己”,往往隊里一個電話打過去,工房的工人就“秒懂”,做出的成品也“合口味”,但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不標準”。
以該礦綜采一隊、綜采二隊和綜采預備隊工房為例,這3家工房都服務于井下一線隊組,經常會領取相同的零件制作任務,但由于3家工房之間“各家管各家”,這就導致同一個物件3個隊卻做出了3種樣子,甚至同一個隊組的不同師傅做出的樣子也不相同。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非標準件,不僅費工、費料,還只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無法實現物料共享。
為此,該礦算了一筆賬:一是從工作職能上看,基層各隊組的工房屬于“小作坊”規模,所產出的成品質量參差不齊,規格不一,有些不能達到質量標準化的要求,其工作內容完全可以由更專業、設備更先進的更新隊承接,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消除制作“不標準”而引起的材料浪費,還能將成品做得更符合標準、質量更好;二是從業務流程來看,過去工房多承接的是臨時性小件和小型自修業務,隊組打個電話描述一下需求就可直接上手制作,沒有圖紙存檔,如果后續工作中還需制作相同規格的零件,工房職工則需重新描述、測量和制作,而更新隊在管理上一直都有畫圖紙及編號存檔的習慣,有效避免了大量無意義的重復性勞動;三是從人員分配上看,過去,每個隊的工房一般配有10名左右職工,各工房之間“各管各”,不利于靈活安排,存在一定的人員浪費現象。由此可見,“撤工房”是精益管理下的必然選擇。
繼續以該礦綜采一隊、綜采二隊和綜采預備隊工房為例,這三家工房的業務由更新隊承接后,對同一種非標準件的加工制作,該隊會在統一規格和標準后將圖紙發給工人制作,不僅實現了“非標準件”的“標準化”批量制作、更換,還能實現零件的共享和流轉;同時,更新隊規定所有零件在制作時必須畫圖紙,該隊會將這些圖紙進行統一編號和歸檔,下次隊組再需要制作相同的零件時,只需上報零件編號就可制作出完全一樣的零件,不僅保證了工作的精準度,還能 “一勞永逸”地解決后續問題;此外,這三家工房過去各有職工10人,撤銷后,該礦將各工房中技術最好的5名職工調入更新隊。其余人員則流轉至其他崗位,該隊還根據人員業務能力和各車間工作職能合理調配作業人員,進一步促進了“人少安全”和“減人提效”。
做精益提案的“孵化工廠”
對于原綜采預備隊工房職工郭平而言,“撤工房”后帶來的最直觀變化就是技術水平的直線提升。在 “撤工房”之前,郭平是隊里出了名的“好把式”,在電焊、氣割、維修方面等方面都很有一套,但與設備專業、人員技術水平高且經驗足的更新隊相比,郭平還是感受到了一定的差距?!俺饭し俊焙?,郭平被調至更新隊工作,該隊不僅承接了原工房所有的工作,也承接了基層隊組精益項目改善和職工提案獻策的落實轉化、成果推廣工作。短短3個月時間,在與工友們的經驗交流和“頭腦風暴”中,郭平親歷了一項項精益提案獻策在不斷優化后最終形成高質量的落實轉化,在他眼中,更新隊正在成為該礦精益改善項目和職工提案獻策的“孵化工廠”。
事實上,各基層隊組的工房在過去確實會承接一些小創新、小改小革的落實轉化工作,但由于設備、人員業務水平等因素,制作出的成品參差不齊,很多都無法達到設計者和制作者的理想要求,尤其在該礦推行精益項目改善、向基層職工征集提案獻策之后,工房低效的落實轉化能力成為了桎梏這些項目實現高質量成果轉化的一把枷鎖。
“撤工房”后,基層隊組的精益項目改善、職工提案獻策由該礦更新隊承接,其“孵化工廠”的優勢逐漸顯現了出來:一是人員優勢,該隊下設四個業務車間,主攻不同方向的業務,且人員崗位素質和經驗積累更足,在遇到項目成果轉化時,人員間可以通過“信息共享”和“頭腦風暴”在原有提案獻策的基礎上提出更理想的改善方案,進一步提升成品的質量;二是質量優勢,該隊擁有更優良的設備和更嚴格的生產管理模式,不僅能高質量地完成項目的成果轉化,還能實現標準化、批量化生產,促進項目的后期推廣;三是速度優勢,該隊制定有專門的《工作任務跟進表》,建立了“制作物件溝通群”,對所有承攬業務進行動態跟蹤、動態反饋、動態公布完成進度情況,不僅節省了跑腿的時間,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改革之路道阻且長,但找到了方向就不怕路遠。常村煤礦“撤工房”背后是該礦在集團全面推行精益管理和“算賬文化”這一重大機遇面前敢于實現自我突破的一個縮影,常村人將繼續沿著這條“精益+算賬”的路子邁出更加堅定、鏗鏘的步伐。
(文 韓曉玲)
責任編輯:郝佳麗
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
直播潞安APP
微信公眾號